當前位置: 首頁 > 行業(yè)新聞

云南傳統(tǒng)手工藝產(chǎn)品推薦---騰沖傳統(tǒng)手工藝:滎陽油紙傘的絕唱!即將消失的騰沖油紙傘技藝

2020-06-17 22:01:36

騰沖傳統(tǒng)手工藝:滎陽油紙傘的絕唱!


騰沖是我國面向東南亞的絲路重鎮(zhèn),也是“一帶一路”上重要的縣級市,當?shù)赜图垈銡v史悠久。據(jù)工作人員介紹,已有近300多年的歷史,初由中原傳入,后得當?shù)卮迕褚虻刂埔?,用村外遍產(chǎn)的蘆葦和毛竹做起了紙傘的營生,產(chǎn)品一度熱銷國內(nèi)外市場。騰沖油紙傘小編帶您了解油紙傘的歷史!來騰沖不看這些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等于白來了!在高黎貢文化產(chǎn)業(yè)創(chuàng)意園區(qū)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一條街,集中了皮影、土陶、“騰編”、紙傘、抄紙、布鞋、蕎藝、根雕為主的騰沖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你能在這里親身體驗并制作屬于你的工藝品。同時這里還有翡翠博物館、騰越文化博物館、中醫(yī)藥博物館,讓你一次性大飽眼福。

騰沖油紙傘傳承拓展
近日,我們來到了相距不過一兩公里的固東鎮(zhèn)滎陽村,該村共有農(nóng)戶244戶,人口不足千人。雖然村子不大,但滎陽村的鄭姓人家,過去80%的村民都習得一手紙傘和竹編手藝,而且大多為世傳,在國內(nèi)頗有名氣。
騰沖油紙傘傳承拓展
在中國人的傳統(tǒng)習俗里,油紙傘除了遮擋風雨及太陽功能外,也因為繁體字“傘”的字形內(nèi)有四個人字而被賦予“多子多孫”的含義。在滎陽村當?shù)赝琳Z中,“紙”與“子”同音,舊時女子結(jié)婚嫁妝中必有兩把油紙傘,寓意“早生貴子”。在結(jié)婚典禮中,新娘下轎時避邪所用的器物,也少不了油紙傘。此外,油紙傘的“油”諧音“有”,所以當?shù)厝嗽谂畠撼黾藓笠粋€月內(nèi),娘家還會帶油紙傘、竹凳、雞籠到女婿家拜訪,祝福小兩口有子有孫。
騰沖油紙傘傳承拓展
我們探訪的一戶人家叫鄭加彩,是村子里著名制傘人鄭映海的兒子,是鄭氏制傘世家的第九代傳人,據(jù)他介紹,手工油紙傘的制作過程十分講究,前前后后要分削傘骨、繞邊線、裱紙、上柿子水、收傘、曬傘繪畫、裝傘柄、上桐油、釘布頭、纏柄、穿內(nèi)線等十幾個步驟。所有步驟中最見功力的是削傘骨,因為一把紙傘有短骨和長骨,不但要先把竹子一根根剖開削好,還要再一枝枝鉆洞,相當耗工。挑選原料也很講究,竹子、傘紙、棉線都要精挑細選,涂料中的天然熟桐油和柿子水更要依古法調(diào)配。
騰沖油紙傘傳承拓展
說起滎陽村制作油紙傘的歷史,鄭師傅說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,村里的鄭姓第六代子孫鄭以謙在騰越縣衙當師爺。一天,他在縣城街上發(fā)現(xiàn)有四川來的張姓和周姓師傅在西街租了房,做油紙傘。鄭以謙對此很感興趣,便利用閑余時間觀看學習,最終掌握了制作油紙傘的全部技藝。他回到村里,開設制傘的作坊,并在之后的歲月里將制作油紙傘的技藝傳給了村里的大多數(shù)人。從此滎陽村以制作油紙傘出名,近300年的時間里,制傘技術已經(jīng)傳承了十余代人。
騰沖油紙傘傳承拓展


在鄭師傅不大的加工車間內(nèi)(其實就是他二樓的家里),不太整齊的放著一些制傘的半成品,我們一邊參加,鄭先生一邊給我們講解,他說滎陽紙傘的特色,除了在于傘體和傘柄的手工精制之外,傘面繪畫也是重要一環(huán)。他們家的畫風很樸素,喜歡點綴梅花、杜鵑等花卉,或是添幾筆很寫意的山水,每把傘自由發(fā)揮,少有雷同之處。

這是他前幾天剛做好的一批傘柄和傘頭,他說最難做的是傘頭,尤其是安裝傘架的部分,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做壞。滎陽紙傘的特色,除了在于傘體和傘柄的手工精制之外,傘面繪畫也是重要一環(huán)。老鄭的畫風很樸素,喜歡點綴梅花、杜鵑等花卉,或是添幾筆很寫意的山水,每把傘自由發(fā)揮,少有雷同之處。

他一邊給我們介紹,一邊忙自己手上的活——敷傘紙,只他見不緊不慢的將剛刷好膠水的傘紙一片一片的敷在傘架上,我們向他詢問,這傘紙是什么制作的,他說是著名的騰沖三寶之一的騰宣制著的,他說騰宣的質(zhì)量很好,做出來的油紙傘正??墒褂蒙习倌甓疾粫?。

不過話峰一轉(zhuǎn),他又說道,目前油紙傘手藝的傳承面臨著巨大困難。現(xiàn)在村里制作油紙傘被稱作“屬于老人的行當”和“老人活”,因油紙傘手工工序繁雜,費時費力,收益較低,年輕人沒有耐心花一整天去打磨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滎陽村過去近200戶村民里從事制傘的有50多戶,如今只有兩三戶人家仍在堅持制作油紙傘。

鄭師傅說,他平均一天只能生產(chǎn)一把小傘,一年大概就生產(chǎn)300-400把,平均每把傘賣200多元,一個月毛收入也就六七千元,但除去成本,一個月也就收入3-4000元,還比不上年輕人在外打工的收入,老家娛樂活動少,年輕人都呆不住,也沉不下心來制作。而制傘工藝中的削傘骨、繞邊線、裱紙、上柿子水、收傘、曬傘、繪畫、裝傘柄、上桐油、釘布頭、纏柄、穿內(nèi)線都是慢工細活,馬虎不得。

【天行提示】

1、滎陽村就在銀杏村的邊上,隸屬于騰沖縣固東鎮(zhèn),位于騰沖縣北部,距縣城50公里,約一個小時的車程。

2、油紙傘源于中國,后傳到亞洲的日本、朝鮮、越南、泰國、老撾等國。制傘業(yè)起源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據(jù)說當時主要是為宮廷制作的“貢傘”,在民間使用并不廣泛。到了清朝中期,才逐漸進入民間。在今天,雖然油紙傘作為雨具早已退出歷史舞臺,但在中國仍然還有人堅持以傳統(tǒng)工藝制造油紙傘,從削竹做骨到描圖上油,數(shù)十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,被專家譽為“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”。

滇公網(wǎng)安備 53070202001088號